查看原文
其他

中国道德舆论的两张面孔:严于待人,宽以律己丨凤凰网评论

2017-12-12 刘远举 風聲評論


有些时候,人们对道德却充满了狂暴的热情,甚至想用法律去实现道德,把道德条文化,希望法律管得更宽,实现自己心中的道德感。



文丨特约评论员  刘远举


如果在朋友圈发一条:中国要法治,大抵会有很多人出来语重心长的开导,要正能量,要朝前看,理性一些。如果在朋友圈发一条:网络舆论不要充满暴戾之气,不要搞人肉,要理性,肯定会有更多的人跳出来,说那忘恩负义的东西、那破鞋、那人渣,也配理性?她或者他,需要的是社会道德的谴责,需要的是感受一下人民怒火的威力,人民需要道德感。


众所周知,法律是人的行为底线,而道德的要求高于法律。也就是说,如果对待法律问题,应该是严肃甚至苛刻的话,对待道德问题,就应该是宽容一些。不过,在中国,却恰恰相反,人们对法律底线是宽容的,而对道德却是严酷的。


一方面,中国人对法律的底线如此宽容,从购房许可、到网约车车主户籍、再到留守儿童孩子上学,人们对自己身边的违法视而不见,并安慰自己,自己可以独善其身。另一方面,有些时候,人们对道德却充满了狂暴的热情,甚至想用法律去实现道德,把道德条文化,希望法律管得更宽,实现自己心中的道德感。


江歌案中的刘鑫可谓中国道德舆论当中一个新靶子。


这是一个讽刺,这是一个大问题。


其实,社会生活中,有各种道德舆论,甚至某些人一些压力,是正常的。很多人认为,道德是一种自我行为约束和准则,也就是说道德是用来约束自己的而不是约束他人的。基于对道德的这种理解,很多人认为,不能以道德去指责他人,否则就是道德绑架。


这种看法似是而非,经过简单的推导就会发现一个悖论。


道德产生于社会的发展之中,并且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变迁。道德存在于人的头脑之中,它产生于大脑与外界的交流、人与人的交流,并且不断变化。这种机制在宏观层面看,道德与社会生产、生活相互作用的机制,是整个社会舆论。


这个舆论涵盖从教科书到报纸、从电视到邻里间闲言碎语等多种形式。从这个角度,道德产生于舆论、运行于舆论,并变迁于舆论。如果道德从来都是内生的、内省的,只独立的、割裂的存在于人的头脑中,那么,它既不可能发生,也不可能出现。即便一开始是先验的绝对存在,但也无法通过人的教育体系代代相传。


所以,道德是抽象的观念,但它的具体交流形式是语言、文字,更具体的,可以是一个人,一群人,对某个人、某个行为的评价。这个时候,道德运行形式就是舆论中的赞扬与批评。这个时候,道德必然带有律人的色彩。


这种道德舆论中的愤怒与批评,大多数时候是温和的,批评恶的、坏的、表扬好的、善良的,是公序良俗的基础,是提倡者,提倡、促使人去做一些事。有时候,这种道德舆论也特别严厉、甚至苛刻,会形成压力,会逼迫人去做一件事。但是,这就是道德本身的必然。当然,在一个自由言论、提倡多元的社会中,各种声音会相互对冲,大众对道德的态度更加宽容,所以,很难出现道德舆论吃人的情况。


不过,有些时候,当“乌合之众”遭遇偏颇、极端的舆论环境的时候,到的舆论会变得非常狂暴、残忍。这种道德舆论现象,是可疑的、可憎的。这不是正常的道德舆论。

在当下中国,我们看到的大多数舆论道德现象,并不是道德本身的面目,而是一种经过人为修饰与加工的东西。


还记得“最美女教师”,“嫁给大山的女人”么?一个女人,被拐骗到深山小村,被强奸、被凌辱,最后日久生情,愿意留下来当乡村女教师。这种情感,可能是真的,但是,更真实的情况是,她并没有处于一个自由的选择之中,她并没有处在一个多元的、自由的舆论环境中,权威的道德定调与民间落后的道德观念,给她加上了枷锁。


所以,很多时候,我们所见的道德,不过是另一种强制,虽然它看起来没有刘鑫面对的那么狂热。


社会的愤怒,总有一个恒量。不朝着这个地方,就会朝着那个地方。当人们在自我审查之下,不敢、不能去触碰一些东西的时候,愤怒不能、不敢朝着一个方向,就会更热烈的朝着另一个方向而去。


于是,文章开头的那一幕就出现了,人们愤怒得要撕掉刘鑫,但是,对更大恶、更大的坏,却视而不见。从这个角度来看,所谓中国人的正义、中国人的愤怒、中国人的道德,是可疑的。愤怒背后的真相是懦弱,懦弱表现为了残暴。


所以,如果法律得不到遵守,道德舆论自然开始吃人。胡适的日记里面写到:一个肮脏的国家,如果人人讲规则而不是谈道德,最终会变成一个有人味儿的正常国家,道德自然会逐渐回归;一个干净的国家,如果人人都不讲规则却大谈道德,谈高尚,天天没事儿就谈道德规范,人人大公无私,最终这个国家会堕落成为一个伪君子遍布的肮脏国家。


点击图片查看往期精彩内容

江歌案在日本开审:真相就是价值,不必迎合想象

“一刀切”的天际线难言最美


更多精彩内容

煤改气系列一王旭明
特朗普税改知识分子“灰犀牛”

塔西佗陷阱“清华首富”林达
国家宪法日
男女平权白血病救命药



责任编辑:柯锦雄

版式编辑:雷毓秋
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